书中有非常多具有洞见的观点,对许多“为什么XXX是现在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但作为全书概述性的总结,那些问题暂时先不讨论。如果要摘取一句话总结作者观点的话,应该是:“各大陆民族长期历史之间的差异,不是源自这些民族本身的天生差异,而是源自他们的环境差异”

而这些差异中最重要的四组差异分别是:

  1. 可用作驯化的起始物种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方面的差异
  2. 传播、迁移速度
  3. 大陆之间传播的速度
  4. 各大陆在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

可驯化的起始物种

首先定义下驯化的概念:

在圈养中进行有选择的繁殖和对遗传性状的改变已使之对人类更加有力

  • 粮食生产有决定性意义,它能积累剩余粮食以养活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专门人才。还能生成众多的人口。
  • 大多数野生动植物被证明是不适于驯化的。可用于驯化的动植物数量在各大陆差异很大。欧亚大陆>非洲>美洲>澳大利亚

具体可驯化的动植物可以回去翻一下书,新月沃地在初始条件方面得天独厚,具有目前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中的大多数原生种。

传播、迁移速度

  • 欧亚大陆的东西向主轴线利于作物和出生的传播
  • 非洲、美洲南北向主轴线和地理生态障碍减慢了传播速度

东西向轴线的优势在于同纬度上气候条件类似,同样的作物可以快速传播。南北向轴线温差环境大,传播迁移非常困难。 另外欧亚大陆并无像撒哈拉大沙漠和安第斯山脉的地理生态屏障。

大陆之间传播的速度

  • 使某些大陆比另一些大陆更为孤立
  • 传播到非洲比到美洲、澳洲容易得多

传播到美洲和澳洲需要等待航海技术的发展

各大陆在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

更大面积、更多人口意味着更多潜在发明者、更多互相竞争的社会、更多可以采用的发明创造

欧亚大陆的延伸讨论

具有这些背景之后,下一个问题是,同在欧亚大陆上,为什么欧洲社会占据政治和经济支配地位,而不是新月沃地或中国印度社会? 我们知道欧洲兴起的原因中,商人阶级、资本主义等等是直接原因,但是为什么直接因素出现在了欧洲,而不是中国或新月沃地?

因此,接下来分别看下新月沃地和中国各自的原因。

新月沃地

刚刚上面提到,新月沃地是初始状态下条件最好的起始地,也是最早诞生文明的地方之一。新月沃地有驯化动植物的领先优势,但其问题是,一旦失去这种优势,它就不再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地理优势可言。

其初始的领先优势在一些强大帝国西移的过程中消失了。那首先为什么权利会西移? 现代的新月沃地广大地区是沙漠、半沙漠、干草原和不适合农业的受到严重侵蚀或盐碱化的土地。其原因在于,

  • 林地被开垦发展农业、砍伐用于建筑、当木柴燃烧、烧制石膏
  • 雨量少,所以初级生产力低。植被再生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

因此,林地减少导致土壤侵蚀,农业灌溉导致盐碱化。每一个东地中海社会都在自掘坟墓,因此权利西移。

那第二个问题是,欧洲北部和西部为什么没有遭到同样的命运?

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居民变聪明了,而是运气好。这些地方雨量充沛、植被再生速度快。

中国

在中国的问题分析上,作者使用了中国的远洋船作为切入点来分析这个问题。

在郑和下西洋时起,中国远洋船技术非常领先。但是因为局部的政治变化、朝廷政治斗争,最终对立派取得权力上风时,便停止派遣船队,最后还拆掉船坞并禁止远洋航行。由此数年导致中国远洋技术倒退。

纵观全球历史,局部政治变化导致文明倒退多见(例如日本枪炮的倒退等),但是中国特殊之处在于整个地区政治是统一的。其后果是导致一个决定是不可逆转的,在远洋技术这个例子上,是不再有任何船坞造船来证明这个决定的愚蠢。

对比欧洲航海技术,哥伦布生于意大利,先为法国服务、后为葡萄牙服务。他提出远航请求,被葡萄牙拒绝,转而求助西班牙。西班牙同意了,促成了对美洲殖民。西班牙开始殖民之后,立刻引起其他六个国家加入殖民队列。其他发明创造也是这样,一开始遭到拒绝,但一旦有一个地方开始使用并获得好处,就能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地方。

而这些都得益于欧洲的分裂。而中国长期统一的潜在有害影响是文明的倒退。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长期统一,而欧洲永久分裂?

  • 欧洲海岸线犬牙交错,五个大半岛近似孤立,形成了独立语言、种族和政治。中国海岸线平直,海岛面积小
  • 欧洲被一些高山分割成一些独立语言、种族和政治单位。中国西藏高原以东的没有难以克服的地理障碍,并且水系丰富

因此,四通八达的地理给了中国初始有利条件,农业、技术均快速发展。但同样也形成了不利条件,即某个专制君主一个决定就能使改革创新半途而废(且不止一次)。相比欧洲,互相竞争导致技术创新不停,也没有政权可以实现统一专政

总结而言:地理上四通八达的程度,不太高也不太低的最利于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