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被封禁之后,赶紧下载了下来。《可能性的艺术》是一本关于比较政治学的书。何为比较政治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让人打开思路,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也如书中所说,“因为比较产生冲击,冲击带来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现在的生活中的事物时理所当然,例如安全、和平、爱国等等。而如果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都缩小,放在更大的比例下去比较,会发现这些事情并不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非常特殊的。这里的比较既是同一时间下不同国家和国家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时间下的互相比较。
书中探讨了当前时代的背景和全球化的进程作为全球各国政治的背景,接下来讨论了一个国家政治体系重要的两个因素:政体和国家能力。最后是政治在文化和经济中的相互作用。
这里想记录的是与民主政体相关的话题,与国家能力相关的暂时先不写了。
在第一章里提到了三次民主转型的浪潮和民主的衰退。那么为什么会有民主转型?又是为什么民主会衰退?
民主政治转型的动力从何而来?是观念的驱动,而观念的变化本质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仓廪实而知礼节“。政治观念变迁再加上政治机会就可能导致制度的变迁。而且也只有在观念变革的基础上,民主才是扎实的、可持续的。
在民主转型过程中,会有非常多的困境,包括“不自由的民主”、“裂痕动员”,其中深层的原因是自由和民主的关系。“不自由的民主”牺牲自由换取更高的善导致了民主的衰退,“裂痕动员”则利用自由带来的多元化和裂痕来撕裂社会导致民主的衰退。
因此,民主是非常脆弱的,而要实现民主的软着陆需要的是“共同的底线”,就“如何对待分歧”达成共识。文中总结为“胜利者保持宽容,失败者保持耐心”。只有这样,自由和民主才有可能同时获得。
这也引出了全书重要的概念“政体有限论”。人们往往有浪漫主义情绪,觉得一旦民主化,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要把国家政体和国家绩效分开看。“政体有限论”就是这样一种观点,民主只是“把老虎关进笼子里”,但是并不保证“猴子能过上幸福生活”。民主是一种决策程序,这个程序的内在价值是尊重民众,但民主产生什么取决于输入的是什么。而这个输入是什么?输入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和文化。
观念的变迁可以促成”民主转型“,但是如何做到”民主稳固“是更艰难的事情。因为过度的政治动员和参与热情会最终颠覆民主。“真正的民主文化恰恰是参与精神、服从意识以及政治冷淡这三种东西之间的混合体”。
即便如此,仍然会出现德国法西斯之类的“平庸之恶”,这种集体作恶只需要一个“坏人”加上一群“不假思索”的人。这里的比较对象是纳粹德国和现在的德国,人的基因没有发生变化,那是什么引起这样的反差呢?。其根本发生改变的是金字塔的一,而金字塔的一为何会改变?是因为民主的程序与人民对自由的坚持。
而作为个体,我们需要的是政治行动的勇气,去打破“不假思索”,“一旦你了解人之为人的脆弱,一旦你认出自己在极权主义当中的倒影,作为个体去思考,去看看不到的,去听听不到的,去寻找更大的图景,就不仅仅是一种兴趣,而且是一种义务。”
民主转型是缓慢的、坎坷的,民主的成果也是脆弱的。现在我们保有的民主观念大多带着“优胜者偏见”和浪漫主义色彩。而政治转型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既会有民主衰退的浪潮也会有民主转型的浪潮。况且政体的颠覆迎来的也不一定是民主的政体。但仍然保有希望,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民主启蒙,知道“主权在民”,把自己当成脚下这片土地的主人。
最后引用《重返美丽新世界》中的话“自由是最高的价值。或许现在威胁自由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没办法长久地抵抗下去,但不管怎样,我们的责任就是尽自己的能力进行抵抗。”